心之所向,德國納粹集中營,吉本芭娜娜的<<廚房>>,英諾桑提<<鐵絲網上的小花>>,神創造魚類與飛鳥
倉鼠+6個詞語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耽溺
心之所向
二段回來恩說這次段考的題目是心之所向,因為題目的解釋她的理解是偏向書寫地點,因為好剛最近她在看吉本芭娜娜的<<廚房>>,所以她就寫了「廚房」
,然後從來不進廚房的她,又在作文消費了阿嬤一次。(對,廚房的主角不會是我。)
我: …我覺得心之所向如果是我的寫法,會寫一種抽象的寫法,例如夢想追求、信仰價值、生活理想之類的,但是會結合自身的經驗與反思,把情感帶出來。
恩: 那如果是你的寫法你會怎麼寫?
我: 我會寫我想要寫往一個烏托邦的世界,但我不會寫出來「烏托邦」三個字,而比較偏同理心,因為那對小孩來說是小孩開大車。
恩: 我看完了吉的<<廚房>>才知道我寫得很爛
我: …..... (這時候就不要再落井下石了)
另外一位無房可歸可憐小孩的心之所向-廚房
啾: 啊~如果是我,我也會寫廚房耶! 因為廚房好像是我的房間啊! 因為我沒有房間(註),我在廚房做甜點、煮東西、還有收拾東西,東西很齊全,我待在廚房的時間遠遠比其他地方還多。
我突然理解了,原來我一直拿廢紙箱「蓋保壘」 就是在尋找我的房間。 (哦~原來是這麼早就在尋找吳爾芺的<<自己的房間>>)
我: 啾寫的文章就會是家常菜,觀點獨特,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但情感真摯,吃起來就是會感動。
果然有生命體驗的悲劇比較容易成為故事。
恩: 我知道,我的寫的就是「噴」,跟你煮的一樣(喂,會不會聊天啊!)
註: 本來姊妹房是共用一個房間上下舖,一人一張桌,但平常其實他們都不會待在房間,往往在客廳的大餐桌活動,連睡覺也沒有在房間,除非考前為了要專心、或是為了練吉他、玩卡牌。但後來長大了,上下舖丟了,換成一張單人床、比較老舊的一張桌子也丟了,基於姊姊的氣場與地域性極強,「它」看起來就變得像是姊姊的單人房了。
<<鐵絲網上的小花>>
英諾桑提(Roberto Innocenti) 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插畫家,他的作品都是很有畫面與讓人深刻,<<鐵絲網上的小花>> 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 也是。從頭到尾,它不用告訴你德國納粹、安妮日記、辛德勒名單,它就是透過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告訴你她看見的事物,感受到的氣氛,所以我對鐵絲網連結小花這個畫面一直印象很深刻。
這時候再提到原來創作的靈感與素材會跟你關注與你最近經歷的事息息相關。
這個禮拜我去了親糸, 制藝所,完成了我的一張紗網刺繡卡 (算未完成啦…雖然小孩覺得很醜) ,一針一線度過了一個心流的下午。 原來針線除了當工具人縫補,它也可以變成很個人很純粹的創作,這種對比的衝突讓人自然地聯想著女性的角色與媽媽。
但英諾桑提比較厲害,清麗而天藍的小花,而我粗俗地用了大量的紅色想仍想粗暴表達憤青(歐巴桑)的心之所向。
去除80的心之所向
科技作文也有教到安妮日記,所有的悲劇都是始於一開始的偏見與不理解,所有的惡行都是始於自以為的正義良善,我心之所向是一個沒有偏見與沒有冷漠的烏托邦
「走在校園裡,我總是刻意避開人群。因為我知道,只要一不小心與誰對上眼,就可能換來嘲笑、綽號,甚至無聲的排擠。
那段時間,我被班上幾個同學排擠。他們說我怪,說我書呆子,說我不合群。我努力想改變自己,學著迎合話題,強顏歡笑,但他們依然冷眼看我,彷彿我存在就是一種錯誤。我曾經質疑:人與人之間,真的只能用惡意來互動嗎?
直到有一天,圖書館裡,一位學姊遞給我一杯熱可可。她沒說什麼,只是輕聲說:「天冷了,要好好照顧自己。」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原來,世界並不全是黑暗。那杯熱可可,像一道微光,照進我冰封的心。
從那之後,我有了新的願望——希望這個世界,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多一些接納,少一些冷漠。我開始主動關心身邊的人,看到角落裡沉默的同學,我會主動打招呼;看到有人低落,我會輕聲問候。也許我無法改變所有人,但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點燃微光的人。
我心之所向,是一個不需要偽裝的世界。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做自己,不必擔心被嘲笑或孤立。也許這樣的世界還很遙遠,但我願意一步一步走去,哪怕路上孤單,哪怕只是微弱的光芒。
因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黑暗終會散去。我會朝著那個方向,一直走下去。」
恩: 你明明沒被80。
我: 書寫最重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同理,大怪小怪無聲的吶喊,我能感同身受。
神創造魚類與飛鳥
今天剛好主日學的主題是神創造魚類與飛鳥
20 神 說 : 水 要 多 多 滋 生 有 生 命 的 物 ; 要 有 雀 鳥 飛 在 地 面 以 上 , 天 空 之 中 。
21 神 就 造 出 大 魚 和 水 中 所 滋 生 各 樣 有 生 命 的 動 物 , 各 從 其 類 ; 又 造 出 各 樣 飛 鳥 , 各 從 其 類 。 神 看 著 是 好 的 。
22 神 就 賜 福 給 這 一 切 , 說 : 滋 生 繁 多 , 充 滿 海 中 的 水 ; 雀 鳥 也 要 多 生 在 地 上 。
我剛好上完<<返家十萬里>>作文,想到一個剛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與父親一起,透過照顧一樣失去母親的小野雁,教他們飛行的使命,她得到了自我關照與成長,這樣的心靈碰撞,就是生命影響生命。
最後我以返家十萬里的故事人類駕機小野雁南遷作結:
「這世界上的兩種人: 有翅膀與沒有翅膀的人。有翅膀的人當然想飛,有翅膀的人才看得見別人的翅膀,很重要的是,找到跟你一樣有翅膀的人,完成這趟飛行。至於那些旁邊說風涼話的,你就別理他們了。」
倉鼠+6個詞語牢籠、自由、盲目、選擇、冒險、耽溺
看到這個會考題目的時候,盲爺對恩笑嘆: 「你晚一年考,不然你就跟上這個題目了。」
我倒不覺得。看起來好寫,但沒什麼人生閱歷的人應該不容易寫高分。 (那所有的國中生應該都很難…自我覺察)
雖然小時候家裡也是動物園,養過各式各樣花式小動物,但其實我也是那種討厭的小孩,第一眼看到同情愛心爆棚,帶回來之後就不怎麼照顧了。
寵物/父母之於孩子的生命往往都很短,重點是你怎麼陪伴這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像小王子與狐狸一樣,一開始沒有並沒有被馴養,有了名字之後,有了關係之後,在人群之中彼此綁定,一起經歷歡笑與悲傷、痛苦與快樂、希望與成長,成為互相的需要,成為彼此的唯一,然後接著道別,珍重再見。
在數十年與他們相伴的過程中,我們看著他們從一開始剛出生懞懂無知對週圍環境的摸索,漸漸學會了各種事物,開始長出自我意識,會說不、會搗蛋、會撒嬌、會生氣,一次一次問出靈魂拷問的問題,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彼此成長。每次你擔心她跳下來跌倒,結果反身靈活地落下;每次的生病、每次的急診都以為是天人永隔的前奏曲,沒想到病好之後就是一尾活龍,照樣不穿衣服 (脫星母親的願望),然後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新的挑戰與難題。
當你看著她在人際相處的牢寵裡掙扎時(峰迴路轉),你必須選擇適當地袖手旁觀讓她成長的那種痛苦;當他們耽溺史萊姆還是狼人殺或是盲目於八點檔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還是要硬要出成QA拷問你時,你必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想盡辦法辦法回答,因為這是尊重與跟上;當你示範了自由與民主為這個家成之根基時,你同樣就得忍受他們伶牙俐嘴,反應迅速的反唇攻擊;當他們選擇選擇安逸待在舒適圈的時候,你如何示範冒險與大破大立,這些都是生命交纏的彼此,互相影響的課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