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挑戰量產老闆們的Happy Easter

似曾相似

這天星期六的下午,有一種以前寄生在盲媽家時的dejavu. 

那是個有時是剝蛋殼,有時是花生殼,有時候挑豆芽的午後,只要隔天盲媽有愛餐的服侍,我們就會全家(除了還在賺錢盲爺)出動,而且往往是我們主動提才會要我們幫忙。

首先盲爸得先載著盲媽採買,有時是迪化街,有時是華隆市場,有時是三重果菜市場,有時是東門或是南門市場。(讓人忍不住想到木蘭詩…)

年輕的時候不懂,為什麼要這樣每個禮拜煮給一大家子教會的人吃? 前一天要先採買、清理整理,把家裡冰箱的空間騰出來放材料,甚至因為備料沒有時間煮自己的晚餐只好買外食。

這天早上,因為小孩接單教會四十片復活節糖霜餅乾,於是醒來我就被派去全聯買雞蛋與奶油(平常家徒四壁…),動工後發現原來糖粉量不夠,又跑了一趟買了六包糖粉,中午順便買鍋貼午餐,最後一趟再跟盲爸送棉花糖機到教會,這種感覺好熟悉,原來這就是身教。

不過,我只需要跑到全聯,不用跑三重;我只需要洗碗,不用顧壓力鍋之類。

你留給小孩什麼基因?

 

第一次挑戰量產老闆們的Happy Easter

 

綜合能力

能夠應付量產,我看到的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展現

1. 美感與平衡

2. 放量的計算

3. 手感的實作

4. 給予的愛心

這些平常在盲媽身上都學到了。然後是合作分工,實作吃系的啾負責烤餅乾,美感視覺系的恩負責畫糖霜。

唯一差強人意的是自身能力的評估,之前Maximum 也不過做十片。恩在做了完美的十四片之後(而且堅持要兩兩成對、顏色分配) 就因為用眼過度,眼部肌肉抽痛陣亡,只好留下孤妹寡母收尾。

中場其實我就有不斷提醒她們,不要做這麼難的圖案,簡單的就好,量產要有技巧。但聽在完美主義人的耳朵裡,像是在否定能力的勸說。

很像我的第一次,把每次的服侍、每次的上課都當作是作品,要拿出來的作品怎麼可以不完美! 然後會搞到失眠、暴躁,一點點小事都會讓壓力鍋直衝天際。

終於經年歲月的磨練與工作多到你根本沒可能準備好再上,這關我已經過了,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基督徒的工只是試吃品而不是作品本身。

但我覺得很好,有開始就有機會變得更好,就像盲爺說的: 「在教會就是交給上帝管。」

 

第一次挑戰量產老闆們的Happy Easter

(盲爺自己加碼變身為棉花糖老闆)

 

WK15 復活節前的受難週

 

你必須先給到他們滿手都是

他們在觀望的過程中,即使沒有行動,一樣會思考與觀察,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或是鬆懈。

不用擔心他們站著看像個局外人,你必須先給到他們滿手都是 ____________,然後他們才拿得出來;沒有,就是給不起。

你必須先給到他們滿手都是牌,他們才能打出一手好牌。

身為試用品們不用客氣,好貨就是大量傳播,總有一天他們會下訂。

然後路上,你一定會找到同伴的。

 

又一年了耶! 原來去年我們是做後來真的死掉無法復活的盆栽(被自己的女兒這樣說真桑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