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回到典獄長家,早上西瓜放電有功,所以下午沉昏睡去,讓我們很久沒聊天聊了一下午。

雖然從小聽了八百萬次典獄長的教養經與教養理念,長大後自己養西瓜不免會思考,這是不是有因果關係 。

例如他開始舉過往成功壓制犯人大弟的豐功偉業,例如她餓過不吃裝死的小孩,讓他一整天都不能吃飯只能喝水,或是要打跑來跑去的死小孩結果打到婆婆(你根本是有預謀誤打婆婆的吧你),或是從小在重男輕女的阿媽眼裡,我根本是阿信,要洗弟弟洗過的洗澡水或是撿弟弟不要的東西,還好有重女輕男的典獄長一直幫我平反…訴說過往事蹟給她心愛的女婿聽,最後的結論就是「要不是我這麼嚴格,他就會出現在社會新聞…,以後人家會說是誰誰誰的小孩,不是誰誰誰的孫,小孩從小要教,你不要說他不懂…」 總之,就是應該是要藉力使力,讓走愛的路線家的盲爺能夠硬起來。

我完全認同「小孩從小要教,你不要說他不懂」這句話。

只是要教什麼? 標準又是什麼?

壓制是不是有用的?

壓制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小孩例如營養、規矩或是管理的方便?

到底是因為壓制才變成胃口差鬼還是天生的胃口差?

什麼時候開始壓制有效?又什麼時候開始會失效?

 尤其現在發現愈是壓制,西瓜愈變本加厲。when saying no, stop, 不可以...the language threaten...幾乎不順他的意思,以前只會碎碎念地像醉漢老人般步履蹣跚地逃走(WHO的狗吠火車),就算大聲尖叫表現他的不滿第二聲也會轉成很弱的噗,現在是會直接把椅子拿起來摔、把所有看得到的東西掃到地上,就算你揍他一下他還是繼續尖叫,彷彿沒有痛覺一樣(你是在演父與子嗎),這中間也不過經歷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在上次的壓制無效之後,隔天因為看了這篇一歲多的孩子都易哭愛鬧嗎?,轉了個念想覺得:「認真就輸了。」

如果要brief這篇文意的重點就是

 

1. 取消表演者

表演者是為了觀眾而生。父與子的表演者怎麼來的? 衝突。那麼就取消衝突。

不坐著吃飯? 你娘我決定不餵你吃晚餐,也不規定你一定要用什麼道具吃,反正總有一天你會學會的。這時就看是你要去纏哪個倒楣鬼,通常是盲爸與姑姑,從那天揍完他之後,在姑姑的利誘下他還是有坐餐椅吃,我就知道我不適合餵食,因為平常就不是我餵,而且這又不是顆好應付的軟柿;

Say no的衝突? (例如爬高、亂拿東西吃)。你娘我現在連no都不跟你說了,直接用我身體力氣的優勢抬離現場,然後說你看,是外星人(你以為只有你會轉移焦點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Any request? (例如要求開糖果、開電腦), 就讓那個requested target變個魔術消失(你以為只有你會變魔術啊),小人的腦子不是很好的,一下子就忘了他本來要幹麻,目前極有用;

不睡覺? 好啊,那你就去跑到你想睡為止,無聊就沒把戲,小人的體力到這時也差不多了,通常也不超過十分鐘;

要是丟東西,差不多了就說,丟好了啊? 那我們來收一下吧。

 

2. 取消觀眾

以上的行為,從頭到尾的過程都要保持微笑。因為發現當觀眾的掌聲吹落企,表演者往往亦發賣力。

讓我非常驚訝的一點是,我以為大概到三歲鬼見愁與狗都嫌的年紀,再來想這些問題就好了,沒想到一歲多幾乎就要開始遇到,如果不是每天有機會跟他在一起、每天的觀察、每天的變化,可能感受不會這麼強烈,所以我會非常焦慮,這些我討厭的死小孩豬狗的行為日後一一鬼上身,才會幾乎想要當下就扳正,但原來…取消表演者與觀眾也是一種教啊,不一定教到頭破(我想破腦袋)血流(西瓜腳磨破餐椅)。

回到一開始典獄長的話,一套同樣的獄中規定,為什麼有人活得下去,有人會得胃口差病? (柯p的主張也不過是階下囚也有人權) 

是天生的始差異(我與小弟吃飯都很好)? 還是後天環境的使然(大弟是阿媽的金孫)? 可惜時光沒法倒流,讓人挪去先天群後天的因子來當假設對照組得證,但是如果以結果論,大弟的胃口差病還是一樣,我們只能說獄中的規定讓法務部管理方便,當然也讓各自藍綠的親痛仇快(我從小就覺得大弟不吃飯被餓活該,阿媽卻得哭喪考妣地求情)。

而現實的生活中It's impossible to isolate you and your baby in your planned island and get what you want; furthermore,  man is too imperfect to creat a perfect island. 

有時看到絕對虎媽與絕對餵愛,都有顧此失彼感的違和感。

觀點與行為皆需要刺激,必須藉由觀察行為與離開專家成見,時鬆時緊,constantly modify and adjust your thinking during the process and figure out how to do.

於是我開始聯想到,那些因為經濟或是工作,將小孩交托長輩與保姆,甚至可能必須分隔兩地,忍痛遠距或週末的父母,失去了空間與時間上,對關係相對精準的理解、少了觀察與調整的過程,甚至拿到手的時候,才發現不是自己要的;

或是即使是全職父母,但是卻一味只對照自己的絕對主張,再動手動口,還來得及嗎? 只是製造了更多父與子的劇情來成就了票房收視率。啊!難怪這類的連續劇當之長壽八點檔無愧啊!(拍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