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故事繪本班實作心得

離職後終於正式被推上去變現,又經過了半年的實戰,除了資料庫更多,我更學會善用AI工具,人家都做好了,我只要站在巨人之上就可以了。(笑)

記得2017(wow~竟然五年前了)十二堂的故事繪本班的回顧 我過去的主旨是什麼:

「其實繪本與手作除了是平常小的在下我的小小的興趣之外,主要是希望傳達市場有不同於傳統填鴨式教育(雖然填鴨也是我們的強項,泣:~)的英文學習方式(現在這種方式我覺得已經漸漸有滲入家長思想之中而慢慢接受…只是這條路我覺得好漫長啊…),還有浸盈繪本書中的一種幽默感。所以我在挑選書目時,盡量以一本簡單韻文(Learn to Read),一本故事(Read to Learn),設計主題,並將手作帶入主題中。」

一年後的心得是,重點是故事本身有趣與Pattern Drill的練習,手作當然可以加入,但不會是每一堂,畢竟因為是英文課還是不要失焦。

繪本故事隨著年紀是有保鮮期限的。一來是務實上漸漸會必須導向更多的文法與閱讀;二來是會愈來愈分心,而且能中他們點的故事會愈來愈少。

所以歸納一下幾個會中的點:

1. 故事離奇、違反認知,最後主角死掉。例如《There was an old Lady Who Swallow a Fly》;例如第一次上Dr. Seuss的書,因為我家小孩一直覺得爺爺的畫很醜不買單,本來以為市場不會買單,但沒想到其實可以耶! 因為造型特殊,故事也很光怪陸離。但也有名書小孩不怎麼買單的,例如Eric Carle的書,可能因為平常都讀過了。

2. 故事裡有人光溜溜在洗澡,小男生就會很邊罵變態邊很嗨~例如Child Play裡《Mulberry Bush》

3. 小孩都是細節控,有很多細節的書,一定逃不過小孩的柯南鷹眼,例如《Handa's Surprise》裡下個動物登場的預告,《Owl Babies》上有松鼠,小時候我帶小瓜唸了這麼多遍都沒發現,是上課現場的小孩告訴我的。而且明明小時候帶小瓜讀的時候她是擔心媽媽不會回來而哭了出來,而現在的小孩是問說: 「貓頭鷹不是夜行性動物嗎?  為什麼他們晚上要害怕?」(重點是媽媽不在吧!)

4. 不要設限難易。比方說我一直覺得沒有韻文或是字太多的話不適合教初學者,所以太偏故事性的就先不要教,但後來幾堂教起來發現故事說得好的話,整個效果不錯,反而小孩很能專注於後來的發展。重點是我只要捉到幾個要給的核心句型就好,不用想所有字理解。例如《Where's My Teddy》

5. Audrey Wood的書真的是本本都中,例如《Napping House》《Silly Sally》,好想繼續教金屁股《King Bidgoods》哦!

6. 因著動物適當地搭配National Geographic的生物性介紹,也可以引發尤其是小男生的興趣。

7. 現在小孩很受短影音影響,動畫與平面幾乎一定要相互搭配。

8. 最後使出「組合技」覆蓋結束這一回合。一開始用Wordwall, Baamboozle這類的互動玩遊戲,當最後的重點摘要真的會上癮,因為---很有效。

但也發現最後很容易被抓到模式造成上課容易不專心、只想要最後玩遊戲。於是手作、遊戲、圖解、故事、音樂,整體要依適切性(以及來得及準備的狀況XD) 做混合式進行,神龍見首不見尾,不能讓小子們猜到今天要上的菜。

我很享受每當我選的故事中的時候小朋友的神情,那種上課一直講自身與故事主角雷同與差異的經驗,他們搶著回答的上課氛圍,他們那種沒有意識到下課了還想繼續玩的遺憾嘆息。

基於以上,去找出更多雷同果效的的書,擴編資料庫,繼續catch their eyes。

我覺得市場的變化非常快,文本材料非常多,工具更是推陳出新,所以我想要階段性地記錄下來變化,幫助自己每一層的建構與堆疊變化。

Here is my padlet

對了,我也想把主日學手作經驗寫成一篇,希望寒假會有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