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coaggresion

(以上對白為角色設計,請勿對號入座)

今天聽到了國外過度政治正確微歧視後回過頭來反嗜,才知道什麼是微歧視?→這裡,以下為我觀察到的本土化微歧視表現。

語言的微歧視

五零年代的被問: 你為什麼講台語? 到了現今當事人反問下一代: 你為什麼不會講台語? 

問外籍生你為什麼不會講中文? (人家就從外國來的啊!)

哦~你有台中腔哦

小孩問媽媽: 你為什麼身為客家人與閔南人的綜合,兩種語言都講不好? 啊就當時的語言政策啊! 來看一下刻板的「原」罪從哪裡來?

經濟的微歧視

Costco的東西就是比家樂福好

日本的東西就是比台灣好

中國製造的東西都黑心無良不要用 

宗教的微歧視

拜拜的香跟燒金紙很臭,會造成空污

(5%歧視95%, 台灣基督徒真的很強啊!)

我們不是歧視同性戀者,我們關心他們,我們要關心他們,因為他們天生這樣他們也不願意

國語教派都是國民黨,台語教派都愛搞政治

(5%裡還可以彼此互相歧視,就說台灣基督徒真的很強啊!)

性別的微歧視

藍色是男生的顏色女生要選粉紅色

女生的數學比較差(所以兩個西瓜的基因改造工程相當重要就是這樣)

科技公司性別文化

種族的微歧視

我想要跟原住民約會,不要已經漢化的那種

不知道你生出來的嬰兒有多黑

客家人比較節省

 

我覺得微歧視是在歧視已經不被主流認同但歧視仍隱微而地下化的現象,在台灣最多被表現的是對原民與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有幾種發生的情境:

.在語言/經濟/宗教/性別上相對dominate與主流的族群作為

.刻板印象

.過度的政治正確

.不是故意的自以為善意也就是常被打為說者為心聽者有意

.綜合以上的混合表現

我覺得微歧視更讓人討厭的地方在於施力於無形、受力而無知、抗力而無點,它隱隱晦晦,暗暗幽幽,輕聲細語,神龍擺尾,化骨綿掌,有時候即便提出來,不是會被打為你想太玻璃心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但我覺得微歧視是會累積的,當形成某種理所當然的幽默氛圍,當覺得不舒服的人也選擇吞下來,會回過頭強化原來的權力不對等、刻板與偽善。

 

你今天被微歧視了嗎? 你今天微歧視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