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拜訪村長的新租處,50坪(我覺得應該不止),目前僅「偶爾」住他與他弟,locate在距離善導寺,要是「百米選手」只消10分鐘的距離 。拜託,我帶一顆西瓜,至少連滾帶爬也要二十分鐘,饒了我吧!

村長家本在就在敦化北路。是的,就是林蔭大道,當初為了機場門面還有道路規劃的敦北,雖然在血汗工廠常常要操到很 晚,租這萬一加班很晚就在這過夜,但是善導寺到敦北,以Majesty 的實力,十分鐘就可以就可以抵達,想不太出來為什麼要另外租這裡。

經過今天的拜訪才知因為年紀到了,長輩、小孩都覺得需要另外的獨立空間,這樣抱孫的機會比較大,所以另外租了一個家。

隨著小孩年紀愈大,父母與小孩間的生活作習、價值衝突、疏離冷漠會日漸加劇→深受其害者:水貨不保固→這裡

幾點回家、要不要回家睡覺、要不要回家吃飯、要不要幫忙做家事、要遵守家中的規距,我相信隨著孩子的經濟與自主力愈來愈強,離巢的動機愈來愈明顯,這些問題會愈來愈加著、關係愈來愈焦著,然後就在拉距一段時間,彼此相互折磨之後,各自發展出 不同的解決方式。

例如,愈來愈晚回家,不是加班就是應酬,甚至加到無法回家過夜(當然血汗工廠絕對是真的),因為還有溫柔鄉等著他們;在家就變死魚,只要跟我說話自動轉換成我很累的臭臉模式;在外面明明是千杯不醉的酒鬼,在家卻要裝連喝汽泡酒都不行的淑女;或是上演父母在沙發上等人等到睡著,然後一把老淚縱橫地說:「 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在沙發上睡覺」;最後,使出殺手間,你再不回來我就把門鎖換掉。

離巢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但是沒幾個父母體認得到這點。即使結婚生子了,還是為下一代種的因、造的孽,在擦用了整捲滾桶衛生紙也擦不完的屁股。

當然,父母擔心小孩是天經地義,不過也要適可而止。

有二個家是個很好的方法,根據我量化估算過,距離與關係良好度與依存度成正比,但是絕對值(正負皆然)超過了一定的公里數之後又會呈現反比。

例如北上獨立生活與南部的父母相互緊密度一定不若同在一屋簷下的一家人,而同住一屋簷下的一家人,又不若有兩個家,距離在一定程度範圍內的一家人來得獨立而又親密。

當然,這裡面還有變因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彼此的態度,還有,端視人們對距離空間需要的程度。

總之,我看到成年後的家庭問題,不外都是離巢前的奮力最後捉住的最後一把(或最後一踢),雖然像賽鴿一樣綁紅色腳環,時間到了還是要揮紅旗召喚回來,但是你知道,這些都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如果你很幸運,有一對比你早看到這些問題的父母,那麼,恭喜你,要湧泉以報;如果沒有,你可以正視這些問題,想出好的solutions, 不論你決定今天是要一個家、二個家還是狡兔三窟,總是可以試著有智慧、有擔當地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沒辦法,也不要為難自己,因為總有一天,隨著時間的經歷、離巢的發生,時間與距離總會解決這彼此之間的矛盾。

 

 

 

 

 

 

深刻體認,年紀到了,真的要滾出去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