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從文盲手中失而復得蔣勳的<<天地有大美>>*註一。裡面以食衣住行分類談生活美學,其中談到住的美學,蔣勳住八里,早期沒有關渡大橋的時候,他下班必需坐渡輪回家,但他不以為苦,反而認為工作與生活應該分開,下了班應該留一點悠閒的時間給自己。

 

書中提到70年代賣房子的廣告很好玩,會不斷強調機能 ,靠學校近,靠近醫院,靠近捷運站,靠近每一個地方(現在也還是這樣),最後應該是靠近殯儀賽,出生與死亡都很方便。這讓我聯想到,兩個現在廣播裡主打的廣告-淡水三芝的臺北灣與新店小碧壇的美和市,概略如下,如果聽過以下可略過。

 

<臺北灣>

在這裡,不要叫我總裁,會客室也該讓它休息一下,沙灘上的白馬正等我,果嶺正等我揮桿,遊艇也準備好了,海灣第一景,臺北灣(背景音樂,we have world, we have bay…)

<美和市>

早上,Michael直飛上海,握了五雙重要的手,漂亮,下午回家到之前完成了重要的簽約,他必在晚上之前趕回家,準備另一項任務,與孩子們決定剛出生的黃金獵犬的名字。如果, 飛行可以在累積成就,請在美和市落, the most beautiful two towers...

這兩家應該砸不少錢廣告,每天都被噪音污音。

 

很可惜美和市我還沒有看過,不過有經過臺北灣,目前確實有群聚效應了。但他們的交通問題是一般人很大的concern,廣告文案則在說服你,回家就應該像渡假,提出一種為你準備好的山水與娛樂,銷售人員則會擺出大扺這類的都是給國外回來或是臺商,故兼具家與渡假別墅的功能,率先rank了他的需求銷售對象。

 

我想交通、機能與價格,一直以來是臺灣人考慮房子的重點,都市開發至今,人住得很愈滿,理所當然會往外圍開發, 所以才有像美與臺這種類型,如果你接受這樣的價值,加上有能力,當然就可以接受這樣與市區平起的價格。

 

某種程度,目前我也算把工作與生活分得很開,時間一到必關notebook走人,跳上車後,大怪獸再也不會追來,就放心鬆了一口氣,距離,也許也是我有辦法把工作與生活分開的原因。至於若如美與臺所述,一般上班族,回到家晚上也看不到這些美景,週末卻還要待在這個地方,我想也許就像銷售人員講的 「有特殊需求rank的人,才有這樣的需要吧!」

 

我現在愈來愈覺得房子內裝外,community才是重點,一個很好的community所產出的社區意識,才住得出人味,不會放任人()的惡,不怕宣揚好的事,認真樸實地生活,雖然程度具有某種制約的功能,但確實可填補除了公機關外的道德發揮。把山水美景zoom in後,人的效應是什麼?快速抵達的黃金地段,你又失去了什麼?這些是除了地段、身份、交通、機能之外,我們可以去思考的。

 

 

 註一*我真是個痴人,竟然妄想買這種書給他可以改造他,結果是原封好好地還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