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晚飯前,二瓜突然生氣大怒,大怒之後大哭,還來不及聽他在生氣什麼? 就又哭得話都說不清楚。(請下音樂蔡10的: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

以前要是在樓上發生這種事,我一定會想辦法安撫,但幾次之後我發現她不是不會表達,而是情緒優先於語言,在那個當下沒給他哭飽發洩完是不會告訴你原委的。

好巧不巧白天又讀到:這是我的孩子。雖然這位翻滾貴婦帶小孩的鬼話連篇(對,我酸民,咬我啊)我都不認同。

但她提到的一個現象確實: 大部份的長輩,幾乎都不能容忍放著小孩哭這件事。所以昨天的狀況變得非常劍拔駑張。

我:啾,你怎麼了,在哭什麼?

二:&*()_()$%^&*(

我:你這樣哭我聽不懂,再講一次

二:我要*()_+/$%^&*

這時亂哭界的翻譯官小瓜跳出來說: 妹妹說她要端飯(註)

註:有時我裝飯,裝好了的時候會請她端到客廳;有時盲爸都做好了,搶了她端飯的工作她會很生氣(可憐掃到颱風尾的盲爸)

沒關係,古有明訓,格有教戰: 制番婆的辦法就是砍掉重來,拿到廚房再端一次就好了。

我: 沒關係,我們再端一次

(這時還是亂哭中…)

好啦,那我們知道了,就來先吃飯吧! 決定等老娘肚子飽了再來處理你。

才開始吃一分鐘,果然長輩的耳朵比較脆弱,開始試著詢問: 「你怎麼了? 說給我聽」「還是要不要先喝汽水,你下午三點有吃東西,可以先給你喝」「乖,下次我叫阿公給你端飯」

這時我意思一下地補上一句: 「洪阿啾,你再哭我就把你丟到樓下去。」(是指帶到樓下)

還是繼續哭

隨後聽到了一個關鍵句: 「奇怪哩,怎麼白天你都很乖,媽媽回來就會吵?

既然屠龍刀都上了,倚天劍怎麼能不鞘呢? 這時我放下手中碗,拿出倚天筷,劍有所指地說:「你不要針對我。」空氣凝結了五秒鐘之後,補上「我說你,洪阿啾!」(是說剛剛不是一副誰與爭鋒的氣勢嗎?)

這中間吃飯過程中的二十分鐘,二瓜還是不停地哭。

這時苦主盲爸也吃飽了,把她抱進去削水果。

又過了五分鐘之後,媽媽我終於飽了,就進去抱她出來。

冷靜出來之後,理由又變了?

「因為白天姊姊打我! 」(搭配露出手上的三個抓痕)→你的前戲舖梗也太久了吧?

 .........................................

...........................

..............

.......

...

(顯示狀態為媽媽正在火山爆發中,舊傷還沒好,新傷又來,但也知道事過境遷再處罰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還是把火氣吞下來了。心平氣和地問小瓜:「你為什麼要打妹妹?」

瓜:「因為她不跟我玩。」(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了,而且已經成為他們最近常打架告來告去的理由)

我:「人家不跟你玩你就打人家,那以後你去學校人家不跟你玩你是不是也這樣打人家?」(其實後來想想是不致於啦,因為她算懂得人我與他律)

 

------------------------------------------

<如何培養小人同理心>

正巧最近我正在破解小瓜比較沒有同理心這塊,小瓜因此少了皮肉之痛。

要不然以過去老娘對同理心的理解就是:「你讓她痛,我讓你痛,這樣你就能同理她的痛(不是這樣說吧?)」(漢摩拉比法典: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2Y2M 終於可以稍微不用擔心妹妹的安危了

No2 WK29女子摔角叫囂篇

2Y3M 跟冤家和好了

4Y01M/3Y2M 首發羅生門事件

過去英雄總是站在弱勢者的一方,服膺好萊塢有仇必報的文化,不過現在superhero都不superhero了,流行正亦非正,邪亦非邪的辨證,現在我已經知道看問題的核心。果然老娘也是會進化的。

首先,同理心這塊:

1. 同理心從何而來? 小孩的子的同理心發展要到幾歲才會亦驅成熟?

「父母與嬰兒從最初的互動開始,不斷刺激孩子去了解與關懷他們周遭的人事物以及生活的社區和世界,慢慢建立起來的。」Quote from 親子天下: 如何培養小孩的同理心

「四-五歲是大量教同理心的年紀」Quote from 王宏哲: 訓練孩子感受的心,比訓練孩子聽話更重要好了,那代表可以下手了

2. 父母本身是對周圍人事物有感知的人嗎? 又或是往往視若無賭? 或是流於自我表現或是膚淺表面?

其實會問這種問題,或需要了解這塊,就知道是此地無銀300兩。如果你沒有的東西,怎麼可能要求小孩有? 又或如果你沒有只是因為要「以身作則」而去做,而非發自內心,那麼小孩的產出也會流於形式主義的表現。

3. 怎麼樣讓生活經驗缺乏的小孩能夠「感知他人的感受」並且在理解之後,進一步化成行動? 

身為家中的獨生子女或是老大,若非有同儕與手足或是父母的刻意引導,很難,透過繪本與遊戲是一種不錯的simulation,平常也盡量有些正向強化的訓練。

 

---------------------------------------------------------------

<手足之間的問題是家庭的問題,是人際關係的前哨戰> : 在反映小人之間的性格與相處狀態,在考驗大人面對問題處理應對的方式。

例如小瓜與妹妹打架,從以前的妹妹拿我的玩具,到現在的她不跟我玩,就是從物權的概念轉化為陪伴的問題,所以她是在說:「沒人陪我玩。」

二瓜也許天生氣質使然,或是年紀還沒到,總是可以自得其樂,所以對每次導演硬要來上很抗拒。

沒人陪我玩也不是真問題,問題是你為什麼一定要有人陪你玩? 因為我自己玩很無聊。這其實反映了她現階段因為沒有上學但需要同儕的問題,而這問題目前能不能解?又或引進同儕能不能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說到手足之爭,大人的教訓,小人腦子即便知道,想的與真正做到的還是要透過不斷地練習。回顧一下,媽媽從你出生到四、五歲才走出好萊塢公式,要求你即刻打人不見血(其實她都打妹妹,不會打外人),標準上是有點陳義過高。

 

所以目前對兩個人吵架開的良方解藥是我們降低標準到: 生氣有時,吵架有時,但

stage 1: 可以打人,但降低重災區,即刻止血,尤其是重點部位(手足練習專用,別人可不會給你機會練習)

stage 2: 進化到用言語溝通

掛彩的原因是: 實力還不相當,但個性已開始生成,小瓜要練習的是獨玩,二瓜要練習的是拳頭(誤),在等待練習生身份的過程中,我跟二瓜講: 下次姊姊動手就打回去,不要等著挨打。(牙眼界狗改不了吃屎的媽媽)(註) 

註:後來我發現原由是其實二瓜也有動手,只是她的力道與準度還不夠,所以掛彩的總是她,她並不是只是等著挨打(欣慰!→這樣對嗎?)

突然,我靈光一閃過,理解了飯前二瓜哭時倚天劍所出的:「針對我!」是有道理的。

「白天都很乖,晚上回來就會吵」→針對對手的老闆(盲媽)呼求是沒有意義的,當然要回來找能主事的人來! 

謎底,終於解開了(金田一上身!)

好,這件事就到這為止。

 

媽媽練習生也給自己打預防針: 

1. 平常確實的同理心練習

2. 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有解就解,沒解放著,但放著確實影響為大,萬一重災不幸又發生時,就要著手解;

3. 萬一下次又重災時,請witness(標註盲爺)當場處理,亡羊補牢往往為時已晚

4. 給小人自我與彼此練習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