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意義在於已經至少實施過五次一打二,所以並非只僥倖的新手luck。
今天非常難得遇到星期六大空窗,典獄長要去南投喝喜酒、盲媽教會有活動、兒童小排暫停、連平常可以一起鬼混的人師都棄我而去蘭城晶英(還落下一句「你可以來」)。
本來想乾脆今天墮落一點,去新光三越吃完飯丟愛樂園就好了,純碎是私心覺得二瓜沒去過小瓜卻去過兩次了想balance一下,但是想到這個小小地方竟然又漲價了,而且現在去要兩隻還要加上大人的錢,實在是很不值得,萬一不小心在萬惡6樓又脫不了身很煩,立馬改決定游泳。
只是星期六去游可以想見人一定是爆炸多,而且之前一直擔心停車場沒位置,所以週六去游泳一直不是首選(平常就可以游了),要不是被逼到到絕境…
還好,至少有停車位不用找就省力一半了。
游泳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恆才能不斷感受到它的樂趣的活動,我試著不斷製造持之以恆的機會。
小瓜第一次離開我身上自己跳、第二次開始開始攀著欄杆躺水、第三次戴了泳鏡入水二次、第四次躺在我手臂飄浮、第五次戴泳鏡跑到SPA池讓水柱沖身體、第六次開始用浮板並離開兒童池挑戰到一般水溫(26度)踩不到底的水道…其實看起來好像只有六次就上手,但是離小瓜最上次1Y4M的伊藤萬的游泳課初體驗,也已經是二年前的事,不可同日而語。你可以說這期間因為她長大了也許比較敢嘗試,但我我卻認為年紀的增長不是嘗試的重點,也許愈大愈怕水也說不定。
就像我還記得一開始還不會換氣,一下水就是浮板打水二十趟或是浮板夾在大腿划手二十趟,從來沒有跟上,
剛練游泳的時候在陸上也在練動作,連做夢都夢見自己在划手(划手與換氣是一組的),
那段冬天也要下水、起來沖熱水時的往生感,
我還記得我看著滿天的星星游(泡)了一個晚上,隔天手舉不起來,
.........................
..................
...........
.....
(唉…如果可以有段美麗的邂逅,這段回憶就更完整了)
我說不上什麼要有企圖,至少你不要在池邊給我哭哭啼啼就好。
但你知道這之前,這是一個很貓毛的小孩,連進到泳池前,脫鞋會踩到髒地墊,不願意會寧願踩著我的腳要我拉著她走;進來了也好不到哪,一點點吹風或是池冷就會叫冷或靠夭肚子痛,水絕對不能碰到她的眼睛,在池中也是一刻不敢放手,而現在除了可以偶爾領著教她些新的東西,單獨帶去也可以在兒童池,自己游一趟起來再看著她一次就好,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我的心得是:
1. 愈小開始愈好(不過我想應該至少也要6-8個月吧),從二瓜比小瓜更不怕吃水我是這麼認為,不過也可能因為二瓜是把持在我手中,而我又常不小心手滑(喂!)。
2. 循序漸進
a. 水溫的循序漸進。如果小孩初次下水怕水就在池邊坐著水花拍打,讓身體適應,最後再淋些在頭上。
b. 池深的循序漸進。有樓梯最好,沒有的話帶入水的姿勢就很重要。照理還不會游的兒童就該待在兒童池,不過從我今天買了牙給(多餘)的浮板給小瓜之後,我發現既然叫「輔具」,就應該待在真正 需要輔助的地方才用得上的,踩得到底的兒童池,根本無法幫助小瓜捉到浮板的重心,所以才會決定到一般水道試試,不過可惜的是一般水道多是沒有溫水,這就是伊藤萬或是鷹萬有優勢的地方。
c. 動作的循序漸進。先浮再打,先會水中呼吸再換氣,先會自救再聊游泳,腳根本還沒力的小孩我覺得不用強求她打水,反而是要讓她適應水與玩水,我也不主張一開始就要讓小人吃水吃到飽回家。
d. 我覺得坊間課程還是有它的必要性是因為大部份的人並不知道怎麼在水中循序漸進地帶小孩玩水或是游泳。
3. 持之以恆
所以不要考慮很遠的游泳學校,而要是很近的社區泳池,常常帶、常常游,每次進步一點就誇獎她。
小瓜在開車回去的路上,非常高興地歡呼:「YA!我最喜歡游泳了、游泳是最好的運動!」我突然楞了一下,這是我的臺詞吧,你copy我的了吧?
在回來的路上突然回想:在我大學的時候,我會想到當時閒閒沒事、只是因為情緒與體能的出口而學會的技能,有一天會成為我與小人們與過去的連結與現在的出口嗎? (也要剛好有閒有時間)
我們在帶小人選擇從事活動的同時,考量的點是什麼? 對小人有幫助? 有人就好? 有伴重要? 有共同興趣? 插旗美食或親子餐廳? 征戰百大景點? 能像這樣同時也fulfill到了媽媽的情感面嗎?
最近暑假到了,運動中心的YMCA兒童游泳班開始開課了,泳池邊開始有很多孩童上課嬉水的身影,看到二樓的玻璃窗一排排坐著等公主少爺下課的爸爸媽媽,不知道他們是在聊天還是看小孩? 不知道是在K手中的小說或是滑手機? 我手抱一個牽一個去尿尿雖然冏了點,但真心覺得如果大人與小人能夠同時enjoy從事的這件事,而這件事又有溫故知新的意義在,例如游泳是母親溫自己身體的故、展小人肢體的新,那真是太幸運了!
因為也有可能人皮小海豚還是會生下怕水的貓,這是強求不來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