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聽discovery強力主打星 葉怡蘭的歐洲美食玩味經驗的演講

義大利的慢食運動,慢食(slow food)------在還沒聽演講前,以為是慢慢吃,應該從樂活那陣子的idea來的。

後來才知道慢食是對抗速美式食文化的入侵,現代化、大量化的工業,回歸細緻的手工與原始食物的本質。

剛好前一陣子, 一直在研究食物與熱量(簡稱減肥),開始吃食物而非食品,需要三道工以上的加工繁複食品者不食,以食用原材簡單烹煮或是不過火的為原則,分辨五大食物類(醣、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並且學會換算熱量,過午不食澱粉,選擇適當的時間進適當的食;開始運動而非勞動,以有氧類為主,預計每次要消耗400kal,與計算基礎代謝率、體脂率;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為主,敗不完的一罐又一罐的塑身霜。這些事情,目前已經很自然的融入我的生活,也就是可以和平共處,當然,以健康的觀點,這些確實讓人體態更好、更有活力。

老饕已經是有得吃有又錢拿的工作,葉所說當個老饕的樂趣在於追求六感(眼、耳、鼻、口、嗅、心)的極緻滿足之外,還有data bank的強力展示(例如分辨這塊乳酪是來自法國的哪個莊園的哪個山上的哪個洞穴的上面的哪個季節,料理東西軍?)→你沒有聽錯,她就是這樣說的,法國乳酪有四百多種,所以邱吉爾才會說他真難想像連酒都有這種多種的國家要怎麼治理。

           這次聽到的兩個顯學觀點很有趣,一個是產地論,一個是分子技法(不曉得有沒有聽錯)fusion算以前就聽過了,fu得不好常常四不像,不過往往過程充滿創意,產地論則是有感覺現象,例如以前買米就說買一斗米,現在會分池上米、美濃米、冠軍米…。但是卻不曉得這個名詞,看來美食界也是一陣子一陣子就有新的觀念promote,就像管理界大前研一,一陣子就來一下,菜包我沒聽過分子技法,不過聽來很有趣,利用溫度改變分子而改變食物的口味與味蕾的口感,例如說蛋在不同的溫度會有不同的熟成,如果用科學的方式去make the rank,並且產出,加上手法,就會有可多種口感與可能,或是將高湯改變分子成麵,吃麵時同時在喝湯(真是神),總之呢,原來美食界也是自成一格,甚至越來越顯學(因為連菜包我都越來越注意)

所以天下第一味裡阿萬師的用心、愛心與關心,至少還沒那麼神呢!至少他也是base on人性的追求,尊重細緻與工藝,但是仍不忘回歸人本,那才是食神裡叉燒飯的精髓啊!哈哈!如果以科學玩美食,求鮮求稀,但玩物喪志,美食就變成拜物教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