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new iPad的理由裡說到:

d. 小瓜有了另一台阿虎(巧虎)或其他app ,要更費心管控(it's impossible do not let her use, because parents are like a mirror, kids always learn from them)

說過的話, 猶言在耳,我仍記得是怎麼開始的。

我那天拿new iPad在拍二瓜,小瓜當下發現這是相機,在iphone滑過照片後,就知道開始看裡面的照片,一直到放youtube之前,他都還不知道這「也是巧虎的家」,但是有天一開給他看過之後,就回不去了…。

雙株瓜擒拿記裡提到,第一次動手揍小瓜就是因為 iPad保衛戰, 之後為了放自己一馬,讓他自己打發時間,就開始了巧虎buffet.

 

什麼叫巧虎吃到飽?

在我從美國回來之前,我就有先見之明為日後帶小孩的日子舖路,先上網下載了舉凡拼圖、畫畫、繪本、動物圖鑑或是些小遊戲可以小瓜日後使用並且整合在同一個icon裡,然後巧虎之前看過覺得不錯的也都加到youtube的我的最愛,廖彩杏推薦的有聲繪本也音樂數位化同步到pad,然後開始教小瓜使用,one to two hours讓他己點youtube看巧虎,可以選擇重覆、快轉、暫停與相關影片。

放著他自己看youtube的結果就是,常常板子裡傳來不同國家語言、各種的卡通或是影片的聲音。

以巧虎來說,大家都知道當你點完一個youtube之後,會帶出一連串的連結,例如你看了一個巧虎洗手,可能會帶出巧虎拉屎上廁所或是自己穿衣服,日文、中國、西班牙、英文的,各國的巧虎都在上面表演,

其中如果有帶到一個巧虎教芭樂英文怎麼說的,就又一連串帶出教nose, noisy 怎麼說的英文,或是教color的英文,不過憑良心講,教英文的巧虎姐姐臉蛋身材也比較正。

如果點到日文巧虎也會帶出一連串日文像NHK節目的影片,於是Youtube的巧虎小老師教幫我洗了小瓜的腦,不過目前當他看到關於「好寶寶禮貌不生氣」與「馬桶寶寶上廁所」這兩個會覺得在講他痛處,會很生氣。

雖然我對一再重覆三角形播放鍵下,一再重覆愚蠢卻又朗朗上口的旋律實在感到厭惡,但是還是會笑著回應並跟著搖擺和唱,因為虎爺確實幫了我不少忙啊!

而小瓜的不管生活規矩或是知識性的學習,喜歡的就一再重覆、一再練習,不喜歡的、會了、無聊的就自己跳過,透過這樣的播放方式下,學習過程就壓縮了。

我也因為知道他看了什麼影片、知道文本,所以他一講話冒字,我就知道他在講什麼而能即時予以回應。

 

What to Watch?

關於該怎麼看待關鍵字下連結延伸帶出來的大量影片與學習不分齡地被壓縮的情形,我發現後本來覺得樂見其成,只要控制好時間。

但是我這一陣子實在很受不了這些蠢歌蠢旋律,於是在想難道沒有別的東西嗎? 如果這樣的方式是ok的, 我能不能因此而下出更多的關鍵字sourcing而不是只有巧虎與米妮?

在這個階段應該filter what to watch for her or 大量給出soucing觀察性格、找出興趣呢? That is 氣質到底是天生還是形塑的?

然而這樣的方式又是ok的嗎? 在習慣快速與跳躍之後,有辦法靜下來感受與思考嗎? 是因為小兒專注力有限還是步向習慣快速呢?

時間控制好是否又真的能減少所謂side effect?

 

iPad 後遺症

我只能說apple 產品真是做得非常直覺,連兩歲的小孩使用一遍給他看就會使用了, 但卻也留下後遺症:

a.看到筆電上視窗上的x,會用手指點螢幕上的x想要關掉視窗。

b.看到捷運上的三角型,會用手指點以為可以播放。

c. iPad一上手就成聾子狀態,叫他都聽不到(老木也是這樣)

d. 卡住了會回到動物的原始狀態拍打板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