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背與不背唐詩與語文能力這點,我想要回溯一下我的國文發展史(這不是炫耀文)
由於黨工在學校工作,所以從小家中書報刊文特多,沒事就會拿來啃一下,國小以後常常參加朗讀、演講與作文這類的國語文比賽增加信心、國高中後文青少女有寫日記的習慣,國中老師教得很棒、國文又常靠作文拿高分,於是一路就進了中文系,這樣的孽緣到研究所還把我帶進了明明是以英文為主的「美國研究所。」(註)
註:當時敝校所的考試科目與錄取標準是國文(含作文)、英文、政治學(可OPT.經濟學、社會學)、 國際關係(可OPT.美國歷史、大眾傳播),通常非英文系的會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 ,因為不想k全英的美國歷史。這裡非常奇怪的一點是四科比重平均分配。這就奇怪了,明明是美國所考國文已經很怪了,還分配到25%,所以我就憑藉著「國文」80分入學,當時盲爺說看到榜單很傻眼,怎麼會有人國文考得比大家平均50分高這麼多進美國所,那不是代表他其他科都考低標嗎?(哈哈哈)
*夏美大人評:「這就是所謂的歪打正著嗎?」
你說我大學的時候,根本也沒有好好念書。唯一比較記得的是當時班上有同學發起背古文觀止,我對這種莫名熱血但愚蠢的事往往很熱衷,於是拿了錄音帶就開始想把整本古文觀止錄起來、睡前放來聽,雖然最後大概持續不到一個月…。
這樣一路走來,看文章有逐字閱讀的習慣而且不少是古文,所以確實寫什麼東西下筆都很快。但是縱觀早期的作文出來常常的缺點如張無忌的零散響氣流充滿身體,卻少了火工頭陀打通任都二脈,所以output出來常常是一堆廢言或是文白夾雜。
至於火工頭陀是誰呢?就是盲爺。因為他常常在我說得落落長之後問了一句:「重點在哪裡?」(更~)
我為什麼背唐詩
我已經有點不復記憶當時為什麼要背古文觀止,我想除了是PK下的腎上腺素使然,另外應該也是想增加我的語言字庫的data base,你說為了以後的歪打正著準備,倒也不至於。因為喜歡攻城掠地的個性使然,並不會以背誦與考試為苦,但是這種個性也對往後的人生埋下了一些因。所以當提倡背誦者大大讚揚背誦能力的提前養成、data base的建立、語感、甚至品格教育時,我想到的是除了第一,是否這中間有關連性;另外,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例如說,如果關乎「訓練背誦的能力」,那就跟背「唐詩」無關了。背法典、英詩還是聖經都是在背,既然想純粹想背有自己的青菜蘿蔔沒什麼好說。
至於小孩要建無感data base幹麻? 除非是不得已/自然環境下的身教默化,像是羅曼史娘親整天教他林黛玉文、國考老唄埋首法條或是宅爸教他架網背程式語言、建生中醫診所他家的小孩背經絡圖。
背誦甚至被上綱到語感、理解能力、甚至oral presentation。 依照無罪推定原則,在還確定之前都當作不是他幹的。
又說「潛移默化、有助於品格」我完全不相信這種狗屁。
難道背了論語還是詩經 ,當你在偷吃的時候你會想起「樂而不淫還是思無邪」之類而stop you嗎? 難道你在霸凌別人時會突然想起「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嗎?
就像你也不用擔心文裡過時的觀念,因為根本不會被放在心上,就像如果企業主在放無薪假時有想到「愛民如子」就會想到家裡上下有妻小還外掛房貸。
只有象牙塔裡的粉飾太平、師承一脈下來的孔學帝御腐儒術(地獄俘虜術?)的大人們才會以為有效 。
至於背唐詩對學生鼓勵性質的語文養成計畫,一開始對象就錯了,依照呆灣郎只要鼓勵就會目標導向化,強迫、考試、競爭變成校方/父母的Merits.
重點應該是放在老師的朗誦與釋文能力。
我其實喜歡朗讀時chunk&rhyme,你聽說過<<為愛朗讀,The Reader>>, 有聽說過為愛背誦嗎? The Reader point is "the reader", what the reader wants to bring to his/her little audience?
所以,我為什麼不背唐詩(但我可以朗誦給他聽)
1.唐詩/古漢學/讀經的原罪在於孔學的泛政治化
2.我的記憶體有其他更想要放的東西
3.不想乳臭零呆在那「床前明月光 、『地上鞋兩雙』,舉頭望明月,低吃『便當』」「紅豆生南國,『綠豆生綠國』,願君多採擷,此物『最想吃』」
4.不想其實淪為老唄老木的show off的面子工具
5.純粹討厭小孩搖頭晃腦
*附帶一提,最近西瓜學會的阿媽教的新招是,叫洪西瓜會舉手答有(其實他發不出「有一ㄡˋ」這個音,而是答「ㄣˋ」),於是賴虎不管在吃得滿嘴米湯副食品或是扶在桌邊站立搖屁股(因為還站不穩)時,一聽到教育班長的呼名指令就要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舉手答有,一個晚上舉個十八次之類,手非常酸。
我是一個很容易矯往過正的媽媽,所以基本上我不會教西瓜任何指令型或是任何有自我show off嫌疑的招術,但是基本上我也不會干涉別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