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電影進場前,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觀察,那就是這部片,大多是熟女(非常熟)看,不然就是看到很情侶,每對看來都是準備來被女性另一半好好洗臉。
「劇情描述莉茲擁有全世界女人想要的一切:老公、事業和房子,但富有的她依然覺得內心失落」
這是劇情簡介,老實說我覺得寫得很不貼切,因為這段婚姻,一開始就不是它寫得這般美好啊!
一個在舞會回來的車上只嘰嘰呱呱說自己的前途與夢想、在婚禮上放錯婚禮音樂會輕易compromise而跳著滑稽的舞蹈、在離婚的談判裡,像個輸不起的小孩一樣自編自唱著「背叛」的幼稚老公,可以讓人毫不猶豫的拋棄他…。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不是這樣跳接。為什麼明明是提離婚的女性,會這麼痛苦而無法自我原諒,尤其是當另一半並沒有超過達到社會道德認知的離婚標準,還在所謂「婚姻堪用期」,具有不可退貨的「可忍受的良率錯誤」,最後整個社會會幫助這男性一起問一句:「她到底在靠夭什麼?」
女生也許會在離婚的官司中,想到那個曾經晚上回來為因為他等等到睡著,而他為她關上燈、蓋上眠被的deju vu;想到那個問你知不知道寶寶還有幾個月要生,不過卻喃喃地念著還有「我很認真,老闆有看到,再三個月升」然後睡倒在你懷的可憐嬰兒,曾經美好過的片段,在在呼應自我的內心掙扎。
但是,接下來一樣的一陳不變、清況的毫無改善,終有一天讓女人們捫心自問:「so what about me?」
家呢?一起打造的愛的小窩呢?
所謂的「房子」、所謂的「家」,如果不是有共通性與未來性,那麼不過是編號520號的B&Q油漆、1314號IKEA槭風木的床板、12000瓦的HOLA水晶燈,年費5000元的Cosco 會員卡,或是未來二十年的繳清出場的銀行貸款,雖然這些可以讓大部份的女性買單。
They are with no kid, 比起來好像比「真愛旅程」離開的理由更讓人不能忍受,但是卻可能打到大部份所謂曲高的未婚熟女,水深火熱的已婚婦女,或是來打預防針的情侶或新婚的人肉市場。
-------------------------------
她擁有的所謂「事業」,根本就是要充滿著鼓勵她離開的誘因,身為一個作家,怎麼能逃避面對自我呢?在踏上義大利liz 說了一個感受與笑話:
一個身無分文的遊民,天天跟供奉的神像禱告,他說:「萬能的神啊,請讓我中樂透吧、讓我成為百萬富翁吧。」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遊民不間斷地跟雕像禱告。
直到某天,雕像終於顯現神蹟,祂不耐煩地對遊民說:「拜託你好歹去買張彩券吧!」
假如你不給自己一個機會踏上旅途,你永遠不會知道結果。
透過義大利所謂「無所事事的美好」開始,在充滿極端的印度「找到心靈的平靜」與在巴里島找到「愛情與身心的平衡」結尾。整個故事我覺得liz很lucky,她有support她的朋友與家人。在義大利,一路上也充滿不斷偶遇的好友與見證他們美好的生活,讓整個旅程變得更美好為開端;在印度,透過一樣的困境的partner,一起學會原諒自己的過去;在巴里島,幫助他人的機會,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且通過考驗,找到愛情與自我真正的平衡。
我覺得亞洲女性,或是我認識的女性包括自己,either 是感受未到這麼sensitive或裏足不前,不然就是還stock在更pratical 的問題上,但是隨著愈來愈多的女性意識抬頭,婚姻的問題,會不會漸漸變得不是肥皂劇裡三二句就可以跟自己、外人或另一半(if needed)交代得清楚的,畢竟在chaos階段,人們就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釐清、消化,而這部片有助於幫助女性向男性說明這個過程。
令人發噱的是,盲爺看完電影很少問我觀後感,昨天睡前突然問了。我直覺是--我覺得我好像沒這麼sensitive, 然後他便打斷我的發言說:「好了,我已經得到我要的答案了。」
- Oct 11 Mon 2010 09:48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