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們往往不能寬容一點看待來自花枝丸星的花枝丸星人的不一樣呢?)
因為肉票在人家手裡,所以我們的態度一直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每次被釘都不斷為二瓜信心打氣,不用在意標籤與別人的觀點。
忍到昨天,媽媽終於暴走了…(我本來一直以為會先暴走的是盲爺)
起因是我檢查過的照樣造詞被全部打X. 然後就開啟了line的論戰
就像<<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那個即使平常唯唯諾諾、為了小孩、為了生存對長官阿諛奉承的平民百姓蓋媽,在情緒累積到了一個極至、在被壓迫到某種程度的時候,還是會失控反擊。
為什麼肉票在人家手裡就要唯唯諾諾?
為什麼不管老師做什麼都要歌功頌德?
為什麼家長與老師的觀點不同不能反應?
為什麼家長沒有檢查到作業有錯就是家長的錯?
而且還是因為媽媽有空檢查所以是媽媽的責任?
為什麼語言的彈性因為嚴格要求被變得這麼低落?
為什麼學習過程就會是犯錯這件事這麼無法被容忍?
我覺得語言的價值在於溝通(communicating)、邏輯與批判思考(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與說故事(narrating)。基礎的文字學習當然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現在學習方式下,不是每個低年級的爸媽都要很appreciate老師在這方面的努力。
字寫得漂漂亮亮、但看不懂文本、聽不懂人話、說不出觀點,反而失去語文學習本質。
常態性地檢討芝麻綠豆錯誤讓小孩變得信心不足、受到打擊有比較好嗎? 你覺得你做的對孩子才是好的,我卻覺得是在傷害他,如果孩子的認真是來自於缺乏感而拼了命想成就大人的期待,那我覺得不需要。
學習的過程以讚美取代責備,幫助他建立成就感與自我探索,接受他原來綻放的樣子,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嗎?
對方不停地想解釋因為上課已經示範過比較難的造詞所以簡單的造詞不行,甚至手法高明先褒後貶: 上課發表靈活、但不喜歡書寫類的功課(哪個小孩會喜歡? 簡直利用家長不在場無法證明反擊。盲:你跟他說資優生都這樣),所以需要特別更他時,我知道溝通是沒用的。
當我表達我的看法時,其實我也沒有要說服對方,或是聽對方解釋 ,而是示範「拉線」:
拉線就是夠了,不要再過來
拉線就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
拉線就是給對方反彈的力道
拉線就是示範給小孩看,不能一直退縮,時候到了還是要反擊
拉線就是到此為止,你明天不要再修理他
Debate過程像高山低谷,最後收線在彼此都有台階下即可。例如一方保證以後上課會讓確認他們理解作業內容、多讓他們發表,另一方只在意到此為止、明天與從今以後不用究責他
重要是八歲的小孩,完全可以看透大人的虛偽,
二瓜冷冷地說了一句: 「可是後來上課也沒讓我們發表,直接叫我們抄下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