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507      


世運漢神巨蛋前的水精靈寶寶高妹與雄哥  (這…有點弱…)


頭部造型像個小水滴,頭上的小球吸收太陽能後,身體就會發光,此發想概念是源自高雄世運會主場館特有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築設計


--------------------------------------------------------------------------------------------------------------------------------------------


第二天本來安排的行程是早上看比賽,下午逛漢神百貨與美麗島站。但是因為颱風來搗蛋,等了好久,最後因為風勢太大延至下午比賽,所以以下的介紹只好用倒敘法。


浮士德球是在中正體育館比,雖然比較小,但也因此離參賽選手超近。


DSC_3461 DSC_3466


               入口處                                                    場地介紹


相信大家一定也跟我一樣好奇,為什麼要叫浮士德球呢


是因為會變魔鬼筋肉人嗎?還是球會如靈魂般會消失在魔鬼的詛咒當中(這梗太老了,一定一堆人不懂…)?


應該是因為他的名稱faustball→fistball翻譯來的,雖然從字義上完全看不出來在玩什麼,但是還是覺得翻得很有意思。


關於浮士德球的相關介紹如下:


世運官網有動態影片→這裡


這位大叔也介紹得超詳盡→這裡


根據歷史記載,首次提到浮士德球是在西元前240年左右(天啊,真古早),當時由羅馬皇帝哥迪亞納斯所提到,西元1555年由義大利人史坎諾首先制訂詳實的浮士德球規則,19世紀末由德國人韋伯將義大利版規則翻譯成德文,並且發揚光大,成為目前浮士德球的競賽規則。


浮士德球的打法與排球相同之處在於,一隊發球到另一方,對方有三次擊球機會,將球擊回另一方時必須通過細繩的上方,擊球必須以拳頭或是手臂,同一選手不得連續兩次擊球,否則算是失誤,不同之處則是浮士德球允許球著地彈跳一次,排球則不能落地。
浮士德球計分的方式在於失誤的多寡,發球後雙方開始回擊,直到任何一方失誤,就由對方得分,所謂失誤包括:球出界、擊球三次仍未回擊至對方場地、回擊球未過網、回擊過網出界與未能在球彈跳一次後順利回擊等。
浮士德球一場比賽有三局,每局先獲得20分的一方獲勝,先搶下2局的一方才算贏得比賽,如果雙方同為20分時,獲勝的一方必須連勝兩分以上才能取勝,Deuce至先取得第25分的一方才算贏得這一局。

英文之所以稱之為“Fistball的原因是從頭到尾的打法要靠手臂與握拳比賽(難怪我喜歡這個比賽,握拳就會有一股熱血湧上來) 實則感覺像草地排球+網球, 可以有三次擊球機會,所以通常對方先發長線,後排接起來送至前方再做一球後殺球,場地比排球大很多,而


我還做了一個排球與浮士德球規則的表格對照(專業!)



















  排球 浮士德球
選手人數 6人 5人
長寬 18公尺、寬9公尺 50公尺、寬20公尺
球重 280g 380g


























接球 可單可雙手 僅單手
發球權 得分一方取得 失分一方取得
擊球次數 不限 三次以內
中線 網高2.43M 線高目測2.5M
落地 不允許 允許球落地一次
計分方式 3局2勝,每局搶25 3局2勝,每局搶20分

第一場 瑞士對德國(最有奪金排相, 但最後冠軍是巴西),德國是屬於非常會靈活吊球的隊伍,而瑞士隊的發球手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觸網,也因此忍不往為瑞士隊加油。


DSC_3613 DSC_3616


第二場 巴西對奧地利


看巴西隊會忍不住想到他們的足球,打起來有一種說不出像的感覺;可惜沒拍到,奧地利的接球手,每次接球前會一直挑興(雙手打開放在左右兩側下方,不斷說著「來吧」!完全超越語言的隔閣!)


DSC_3623 DSC_3627


 


image


我們運氣真好,六隊參賽國,看了四國,就臺灣與中國沒看到(應該是一開始就被淘汰了)


浮士德球從1893年起即成為最受德語系國家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並且在歐洲地區緊臨德語系國家地區如奧地利、瑞士、義大利,以及德裔移民的國家如南非、那米比亞、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等。

場上機機呱呱的對談交叉比對後,瑞士官方語言為德語(大宗)、法語、義大利語及古羅馬語四種;奧利地官方語言:德語;巴西官方語言,葡萄牙語,加上德國,覺得應該是德語。

-------------------------接下來就是世運的週邊介紹------------------------------------------------------------

每到暫停或中場休息就會播放世運主題曲都很high,旁邊休息的外國人也開心得跟著打著拍子(台灣人看球賽除了為自己國的隊伍加油時比較奔放外,其他時間都太含蓄了」


1.登峰造極的副歌「我們一起加油,加油~加油~加油,高雄加油加油~」→我最喜歡這首,前面rap,後面加油聲娘味十足 !OH YA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GXJnBaK1I&hl=zh_TW&fs=1&]

2.看見全世界/2009世運主題曲(中文版)




 



其他歌的可以到這裡下載


一個是<<看見全世界>>,一個是<<聽見世界的聲音>>哈哈,不明還以為是聽障奧運的主題曲,也許是島國性格的關係,當下看球的臨場感加上聽到全世界,會一整個很有感覺,真的做得很棒。


但是透過了這樣的國際賽事,我認識了一種我從來沒聽過的球類運動,並且覺得相當好看,爆發的肌肉、優越的彈跳力與靈敏的反應。如果輸贏論成敗,我看的這二場沒有台灣代表隊出賽的比賽,確實毫無價值可言。但是抱著看見、聽見與了解,藉著你看到了的不同,無論是外國的風行運動或是當地的進步與諸多志工的努力,由外而內省思,我實在說不出來這只是個浪費錢的豐功偉業而已。


中正體育館外的世運小金人


     DSC_3476   DSC_3462 DSC_3501


下午還有逛漢神巨蛋( 像日本的巨蛋一樣結合百貨) 


DSC_3505


兩大天王(也就是許小揚的扣比與小弟的雷寶對決)熱情贊助,來灌個籃吧


DSC_3515 DSC_3514DSC_3519         DSC_3513    DSC_3509    DSC_3478


國際贊助商- 可口可樂               本土贊助有商-櫻花                        本土贊助有商-白花油小妹妹


-------------------------------------------------------------------------------------------------------------------------------


晚上住鳳山教會,是間歷史悠久 有142年的教會 裡面風琴跟真理禮拜堂很像


DSC_3448


好好的內裝 硬要跟外面的鴿舍對比一下(因為這個教會其實是重新改建過的,週遭有許多舊舍)


DSC_3445 DSC_3446


熊熊一看有迪士尼城堡的味道(正面)                                      逆光拍教會 有星芒(背面)


DSC_3434  DSC_3633 DSC_3632


晚上是旗津吃海產,吹涼涼的海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