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阿媽說西瓜現在變得黏人,都不能一秒不見到照顧的人,是不是這時期的小孩都這樣?還是只有西瓜這樣?育嬰書上怎麼說?

現在的西瓜,什麼坐學步車讓他可以看得到你?放他下來都還沒開口,他就雙腳打叉,頭往後仰成優美的弧線死命不進去,更別說人還沒消失就開始嚎淘大哭。

簡而言之,就是又黏又盧。

夾雜著戰力削弱的生病期,同床也度過了一陣子平靜的時光,生病好了之後,好像又被他想起了什麼似的?

如果只有我被與他留下來在家的囚徒困境周末。

刷牙,一起。

擠奶,一起。

吃飯,一起。

做家事,一起。

上廁所,一起。(對,真是悲慘的味道與畫面)

我變隨時要把小孩背在身上下田的非洲人了><

魯點更是誇張。

換尿布,不行。(是會哭到以為是棄嬰)

洗澡,不行。

放下,不行。

橫躺,不行。

坐下,不行。(優美的弧線立刻就來了)

麻煩他不要鎖我的喉,不行。

帶回娘家看到黏成這樣絕對不會被綁走的西瓜(跟有人跟他玩就好的可魯完全不一樣,你可以跟他玩但是不能帶他走),都以為我是24小時帶西瓜的全職媽媽。然而從處理魔界裡的「哭魯」的態度就可以看到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態度的不同。

職業婦女因為平常處理職場小白與魯洨過多,所以通常會找出縮短時間、最有效率的處理方法。所以我回到娘家,通常俾家典獄長哼也不哼一聲,就幫我直接將西瓜帶出場、離開我的視線範圍,不管西瓜當時是多麼驚天地、泣鬼神,通過當下切斷臍帶連結,是統一歐洲秩序與通往next period富強歐洲的shortcut.

我本來也是這樣,不太想管他魯洨,所以早期回家我的肩膀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憩 ,但是漸漸地鐵血也被洗得柔情衛生紙。

盲家跟典獄長家的鐵血俾思賣是不同的,著重在finding reasons, any 魯洨一定有reason, 不管心理或生理的。

所以有分離焦慮症這些名詞出籠。

guildline有言,如果你同意魯洨是階段性的、有時間性的,你可以這樣做:

1 你做得很對 跟他解釋 用字要簡單
(例如 媽媽去廁所數到二十回來 然後開始數)→重點是建立誠信嗎?

2 開始跟他玩藏東西 找東西遊戲 讓他理解看不見的 還可以在出現
(先藏東西在手帕下給他找 然後可以藏娃娃 然後是藏媽媽)→重點是物體恆存嗎?

3 要偶爾請先生或其他人帶他 然後你去做其他事 慢慢延長時間
(離開時不要偷偷的 要跟寶寶好好說再見 回來時也要好好抱抱他誇獎他)→重點是好好say good bye嗎?

 當以上都失效的時候,我只能乖乖變回非洲人。

有時候我很confuse,  對於心理與理論們的滿天飛舞,尤其當我看到同期的小孩並沒這麼細微地 take care心理層面的問題,也一樣是天使寶寶時。

當原生的教養態度與後天的理論認知在時間處理上的耐受度不同時,對哭點耐受的臨界,往往很容易讓我回歸血液的本能。

當蛋頭的理論不需要犧牲肩膀與手臂的庝痛、不需要半夜夢境的出借、不需要當襁褓非洲人時,面對手指不懂的輕易指派,往往解讀成變向對母性良心的質疑。

She, should be there without any questions.

這是一種對原生母親輪廓的必然。

這是對臍帶連結為什麼要斷的不解。

然而,有時這比哭聲與疼痛更讓我挫折。 

我背對你(西瓜)的時候,其實有很複雜的原因,雖然你面對我的時候,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