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某位30歲還在看切格拉瓦的教授在網上哭夭「帶我去遠方」,我又雞婆地義正他「專注當下」,才發現這是一部國片,剛好看了水果報的世紀審判的另一本母子翻臉以外的父子情深介紹吳念真,年紀大了一直打打殺殺也不是辦法,就來看一下這部由我阿桂主演的青春純愛片好了。

有雷!

畫面一開始就是阿桂的手撥弄著裝在透明玻璃裡一顆顆彩色的水晶土,水晶球飛舞起來,就像是一張我們平常在做的色盲表。

無法買回紅色的番茄,無法畫出紅色的太陽、紅色的眼影,甚至最後無法拿對正確顏色的傘,無法辨別一般常人的感觀所認知的顏色,不過, so what?在在都是阿桂眼中所看到的無差別,不經意地說的真實感受。

各國打招呼非常的驚艷(愛油~就讓人妻暫時也靈魂出竅一下,感受青春肉體的美好)

阿媽的角色很棒,時而碎碎喃喃的黑色咒語,反而像背景般地襯托出阿桂不被理解那如彩色水晶魚般的透亮美好;阿媽的關於靈不靈魂說,在色盲阿桂最末看到彩虹時,留下了一抹微笑。

爸爸的角色也很棒,明明在現世是個不被認可的酒鬼,但五花八門的墨鏡卻帶給了色盲阿桂快樂與色彩;在發現原來為了夢想中wanderland的所作出的一念之間,卻會傷害爸爸,一個手中攤開的微笑,將她帶回了小時候的純真善良。

而我一直不知道導演導演是否有想要處理阿桂與阿賢的關係。在日本旅人第一次離開了阿賢,阿賢跑到碼頭不斷的揮手對他說:「再見!」,到後來阿賢仰葯(嗯?!剛好阿桂有用這造句)後,阿桂剛好在碼頭遇到與扮演日本旅人是同一個人的海巡,本來她充滿憤怒,到後來到碼頭一樣對著離開的海巡說:「再見!」

我覺得這兩個再見,有很複雜的感受在裡面。是青春的啟蒙,也是成長的幻滅;是對離人的不捨,也是對離人的羨慕;阿桂的再見,充滿成熟與包容,希望帶走哥哥的最愛與痛苦。

*遺世獨立的小村漁港,高雄,你又一次殺到我的眼睛了

當然,我會很不捨這兩個在親情上相互依靠的兄妹所受到的痛苦與折磨,不捨哥哥那少年近乎完美形象的飽滿青春,在追夢築愛中遭遇到的踐踏與摧殘,所以這段沒來由與深度的男男曲,令人不酥胡。不捨小桂變大桂,因為小桂實在太靈氣了。但再怎麼樣,阿桂也不過選擇在船上別過頭去,阿賢卻選擇痛哭自盡,生命的韌性,誰是「長晚輩」立即判若。

當阿桂半夜睡不著覺,背起背包,清秀渴望的臉龐貼在牆面的地圖上--那個她畫著棕梠樹,遙遠而美好的色盲島→啊!我受不了了!!!(還好盲爺沒來不然手會被我捏爆)

夢想也許往往隨著實現的同時得到幻滅,但那並不會阻止人們渴望前往,那就是夢想之所以為夢想存在的意義啊!

因為之前先上網看了簡介,試著回想寫下「沒什麼不同」

與其說這是部純愛故事,倒不如說是擁有兩種青少年性格---阿賢的sensitive 與阿桂的difference,在遙望遠方、成長過程中,不斷經歷與感受的something. 成長,讓人到了好遠的地方,如果是這樣,兩人都到了很遙遠的地方。使人不禁回想自我的成長歷程,你不小心投射自己,主演了阿賢或阿桂,那中間經歷了什麼?感受了什麼?怎麼去微酸微甜地度過冏青春?那只有彼此相伴的纖細龜毛的溫存。

Quote from kuan

「色盲」這樣的設定(而不是目盲),很可以傳達導演想要陳述的,每個人的獨特存在。我們不斷從小女孩的眼光,觀察探討這個世界的面貌:家庭,親人,學校同儕(這部分著墨較少),感情,情緒。這樣的色盲是令人疼惜的,多數時間靜定,偶而恍神,或吐出心中認定的真相,懷抱著遠方的夢。(對照政治顏色和媒體性格上的偏狹,扭曲和紛擾)卻似乎有一種奇異的力量,讓自己度過挫折,逐漸能與自己的孤寂共存。

俗氣的我想的是,原來預計能撐多久不買物質就不買的,現在連對房子也產生了這種想法,房子買下去之後要怎麼去遠方,難不成要學<Up>裡的老頭把房子綁上氣球,帶房子一起走嗎?那我現在就得改行賣氣球了。

最後,開啟哥哥情慾最後阿桂溫柔安慰他的地方,臺灣最本土化的教堂-臺南鹽水天主教堂,有廟宇般中國式的建築與人物的天主教堂,強調User interface→太有趣了,有機會一定要找時間去看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