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手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其實是老中青的一種全民運動,從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到上下班走路,只要是允許的狀態,幾乎很難找到不滑手機的人。如果我不是白天整天盯著電腦share掉一點,我應該滑的程度也不惶多讓。

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大學的時候下課十分鐘回到宿舍就上bbs那個時候開始,上bbs不外check社群發言、回水球、編輯名片檔、無聊的時甚至一天照三餐check 某人上次上bbs的時間。

介面換到facebook, 其實差不多... 看一下動態,留言、現在因為主題訂閱就是一個小小的個人media。 我回想我昨天看的某個新聞,突然想到我既沒有上新聞網頁也沒看報紙,怎麼知道消息? 啊,是facebook.

意識到了一點是,常常滑會讓我非常沮喪。

i read anything but doing nothing.

重點是偏偏我是一直有output的人,就會一直期待feedback. (人不是都這樣嗎?)

所以我買了最爛能打能接就好的手機,不用平板,甚至連筆電爛了都不換。偏偏我超強,再爛的東西我都有辦法爬上網,也慢的速度我也有辦法秒讀(經歷過bbs時代的人,現在這種規格已經算高級料理了)

這影響到了我頗大,已經到白天滑什麼晚上就夢到什麼的地步,這說是phone-kidpanned, hijacked 一點都不為過。

30分鐘滑手機的時間過得很快,但30分鐘運動的時候過得很慢,30分鐘打字的時間變得很快,但30分鐘陪小人的時間過得很慢,這樣的時間感反應了我們對如何使用時間的逃避感,或不要說逃避,至少是被左右與支配。

為什麼會這樣? 

除了生活中平日活動被移轉到了smart phone,  例如繳費、看盤、收信、查google之外,連聯絡與社交活動也是。 

雖然我很早就理解了網路上的人際互動很多與真實是有落差的,例如最熟的人其實不會在網上互動,或是互動最多的往往不見得是最熟的,所以我這段落差不大,會丟來丟去的就是那幾個。

但無法根段的是閱讀垃圾資訊, 不停地讀片段與短暫的文章,看完之後也並沒有深化思考。

我需要無時無刻跟這些人在一起嗎?

資訊的描述是真實的嗎?

我真的需要知道這麼多事嗎?

每一個topic都與我相關嗎?

我能怎麼限縮範圍來take care就好呢?

不要小看分心的力量,它除了讓你nothing doing good之外,奪走你的時間,戕害的是你心裡的狀態與如何使用時間的態度。

當各種內容物的需求被刺激,載具被升級,cpu愈跑愈快,頻寬愈來愈寬,hdd/ram愈裝愈多,轉速愈來愈快,使用各種穿戴突破數據,有沒有一種可能把我們拉回來,載具一樣強大,但是內建與人的心智一樣的制約功能? 

為什麼人會停下來不滑,因為沮喪。

去滑,因為沮喪,不滑,也因為沮喪,機器能知嗎? 機器能分辦這之間的差異嗎?

載具們不斷載著我們迎風飛翔的同時,能simulate人的這種挫折與沮喪感,告訴我們何時該停下來嗎?  

 

突然有感懷念當時只有買3G 125M下班才能滑一下的日子, 目前是開始省電模式,這樣很多功能直接就停就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