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news可能要家裡有國小生的家長才會注意到,不然就是聽到有專門與學校對坐的另一半補教人員的靠夭。周老虎在臺北縣提出了一項德政:「星期三下午國小小朋友必須留下來上加加強各科時數的「活化課程」。

活化課程maybe 當初是一個「短視的良善 立意」,首先,身處許多外籍配偶或是那些經濟條件比較不佳的臺北縣居民,星期三下午學校幫你帶小孩,感覺沒什麼不好而且還加強了功課(票也來了);再者,既然有了活化課程如果不是用本校老師下去兼任,那就會產生老師荒,那麼就可以消化掉流浪的代課老師。聽起來是很 prefect,但是他忽略了一個現狀,那就是現今星期三下午補教安親的常態,以及流浪教師想要的是正職安定的缺,而不是僅僅一個星期三下午的打發時間。

於是後來產生了靠夭人員有:

本來就有在補習或安親的家長。我本來就有在花錢補習或是上安親班,而且有分級程度也比較好,我現在要去跟這些雜菜鍋瞎攪和,浪費我的錢也浪費我孩子的時間。甚至有家長會來問補習班,你們有沒有讓臺北縣民寄放臺北市戶口,而不用上活化課時程的服務?

補教人員。補教人員沒學生上課就可以好好休息有什麼好靠夭?每個星期三下午累積起來就是好幾週的課程delay, 課程delay就要找時間補課,家長也會很苦惱。

被學校霸王硬上弓的老師。據小米蟲學校老師的可靠消息來源,當校目前是全面強迫上活化課程,並且不另聘代課老師,直接由該校老師兼課,因為少子化,本來就有不少米蟲老師了,趁機動工。至於這樣不會引起家長反彈嗎?如果以該校的貧富比10:1計算的話,硬上會得到90%的讚許,何樂而不為呢?

音樂老師都可以穿BURKAS(一種回教婦女包全身包得烏漆抹黑緊的裝扮,最近法國正想立法禁止)上體育課,月光族的歷史老師也可以假裝自己是數字很有概念的數學老師,所以心不甘情不願的主科老師上活化課程,算是很給面子的了。

時間不等於效果,臺灣的小學如果與美國學校比,整整一個星期就要多上十幾小時,再加上現在的星期三半天,效果真的有比較好嗎?為什麼他們的腦袋要活化?因為該活化的是教學內容,而不是prolong torture學生的時間。

這裡衍生出來一個問題----分級。

「反對的家長care 的是活化課程的quality, 因為活化課程不能做到分級的問題,在補習班就可以得到解決,那為什麼活化課程不分級?」

「因為老師不夠啊,學生都不夠了,我哪來的錢去生出來這麼多老師?」

「那為什麼分級需要多的老師?」

「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就是同一個班分三級必須同一個時間上課,但是我只有一個老師。」

「那我們就同一個班分三級,分排在錯開的時間,也就是一個班有三種類型的學生,三種課表,共同非主科就還是一起上」

示意圖:所以老師就可以變跑堂老師,這是補教觀念的延伸,能錯開愈多跑愈多堂就賺愈多錢。

8:00-9:00 英LEVEL1 國 LEVEL2 數LEVEL 3
9:10-10:00 數LEVEL 1 英LEVEL 2 國LEVEL 3
11:10-12:00 國 LEVEL 1 數LELVE 2 英LEVEL 3

這裡又會被Challenge, 一天有八堂課,不止一個班,很難不重覆到。同樣的道理,一個學校往往也不會只有一科一個老師,真有只有一個的,班級數也會比較少,如果有能力就做到更多層的分級,沒能力分兩級也是分級。

你知道補習班都是商鞅的後代,搞的不是人海戰術就是嚴刑峻罰,再不然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要達到成績公約大數,通常會先確定哪些學生可以做口碑,哪些媽媽是媽祖娘娘,那些學生是只會來consume老師的。

這個看似合乎邏輯但卻有執行困難的想法,就很容易被一掌打回,這麼精密地去設計,是一個理想,還有要具有效執行力的老師,沒幾個已經精疲力盡的學校有力氣去搞成這樣的。

*目前policy好像是各校自願申辦,只是每個學校採開放參加,有些學校強制全面參加。這算不算九年國教的一部份,如果是是不是要全參加,配套是什麼?偏遠區學校老師或錢不夠,教育部會不會補助?如果不是,誰又該決定參加與不參加?被實驗者、老師、學校還是父母?→這裡

最後我問了一個問題,身為與學校對坐的補習班,學校的system愈爛,不是對你們愈有利?

「你白痴啊?少子化,大家都沒學生了,都一樣沒飯吃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termelonilov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